微信扫一扫
召开25次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下发29道调度令和43个防指通知,所有干部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制度……3月中旬以来,我市打响了一场众志成城的抗疫硬仗。战场不仅在医院、集中隔离点,更在国、省道各个来宁入口、村组社区,乃至学校、小区。连日来,一个个风雨中坚守的坚强身影,一座座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帐、一张张面罩后模糊的脸……全市党员干部奔赴抗疫战场,竭尽所能联防联控,用辛勤与汗水共同为宁乡筑起了牢固的防疫屏障,确保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行稳致远。
核酸筛查扩面推进服务到“家”
“市领导要下沉基层、包片驻点、强化督导;各工作组、各成员单位要坚持每日调度和24小时值班值守,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快’‘严’‘准’‘实’‘细’的作风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慎终如始、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第226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滔的话语掷地有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冲锋在前、听党召唤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该做的。”接到命令后,全市党员干部迅速集结,奔赴战场,在全市范围内精准摸排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扩面筛查、宣传防疫知识、把好“卡口”……大家坚决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贯通到一线,把所需资源配置到一线,把志愿服务覆盖到一线,把关心关爱汇聚到一线,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歼灭战主动战整体战。
加强核酸检测是阻断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根据长沙市防指的统一安排,3月21日,我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按照组织发动、信息录入、样本采集、收集运送、检测反馈的工作流程,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扩面筛查,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出发!”随着一声号令,3月21日凌晨5点,白衣战士闻令集结,分组乘坐大巴车,奔赴宁乡市各园区、乡镇(街道)参加全市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据了解,连日来,卫健系统共组织了2600余名医务人员分赴全市1275个采样点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工作。
3月29日,沩山乡卫生院院长陈波宏安排好当天院里的核酸检测工作后,马上赶往沩山乡中心幼儿园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同一时刻,同为医生的陈波宏妻子彭亮也在黄材镇核酸检测采样点,紧张有序地为村民群众进行核酸检测。同为基层医护人员,从2020年开始,陈波宏、彭亮夫妻俩就不辞辛劳、全力守护着两个乡镇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党员干部提前用广播和微信群进行宣传,可以上门接送老人做核酸检测,我们就赶紧联系了。到现场后有党员干部全程陪伴,非常高效!”家住巷子口镇联花村的94岁王爹爹告诉记者,他是由当地干部直接开车接到南轩文化园核酸检测点的,完成核酸采样后,当地干部又开车把送他回了家,贴心的服务让王爹爹非常满意。据了解,通过巷子口镇党员干部的及时联系对接,已在全镇接送20多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了核酸检测。
“请大家提前打开居民健康卡,排队期间戴好口罩,并保持间隔一米以上距离。”在花明楼镇联新桥村核酸检测采样点,来自该村的党员干部和雷锋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有的去企业、商店指导办理“场所码”,有的去督促群众有序扫码、发放口罩,有的参与到协助核酸采样工作中。“哪里有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雷锋志愿者就出现在哪里。”花明楼镇党委书记颜志强介绍,该镇各基层党组织火速行动,全镇2000多名党员干部迅速集结、冲锋在前,共同构筑战“疫”铜墙铁壁。
3月28日上午,玉潭街道网格长、党员宁化带领网格员再次来到玉潭街道合安社区愿景壹号院小区,和物业公司人员一道,逐户敲门、逐人排查。玉潭街道以“党建引领、多元互动”的四级联动体系为载体,把“街道—社区—小区—楼栋”细分为1061个网格,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网格长作用,织密疫情防控“火力网”,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连日来,记者在各乡镇(街道)、园区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站在战“疫”第一线,确保核酸扩面筛查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人群的追踪排查和个人防疫检查等工作;同时,大家带头学习、宣传疫情防控的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引导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周到贴心服务。
据统计,10天内,全市开展“逐户进门上户”行动累计入户54万余户、劝返高中风险地区返宁人员1200余人,累计审核通过“场所码”14.1万个,扫码591.58万人次……楚沩大地上,党员干部、可爱的“大白”、鲜艳的“红马甲”成为疫情防控队伍中一道道风景线,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
确保防疫“不失控”,发展“不失速”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市在31个入宁关口设置了疫情防控监测点,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在点上,指导车辆司机和乘客扫场所码,形成“物防+人防”双层防控网,有力支撑宁乡疫情防控工作。在长张高速宁乡收费站记者看到,收费车道两旁的疫情防控提示牌、不断播报疫情防控提示信息的电子信息情报板显得分外醒目。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长张高速宁乡收费站做到了“逢车必检、逢人必查”。
在每一个入宁关口,工作人员会做到“三个必须”,必须严格查验司乘人员、装卸人员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必须落地24小时内核酸检测、必须扫场所码。而对于查验出来的红黄码人员、中高风险来(返)宁人员、上海、深圳、吉林、山东等来宁人员及外省货运司机,则需要进行抗原检测,一旦发现异常人员、重点人员,会第一时间上报,然后按照要求落实防控和转运措施。
“我们有11个督查组,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全天候、多时段深入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督查,全面查找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月26日,市教育局疫情防控专干喻杰勇告诉记者,学校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一旦发现问题,督查小组立即下达《疫情防控督查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学校从速补齐短板弱项,并适时开展“回头看”,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
记者了解到,喻杰勇已经46天没有回家看望家人,特别是从3月18日起,宁乡教育系统全面进入特护期后,他忙得连打电话问候一下家人的时间都没有。
同样,3月23日凌晨2时许,玉潭派出所辅警范友利接到紧急通知,因出现密切接触人员,辖区菜市场需要进行紧急封锁。范友利立即和同事一道赶至现场守住外围,禁止无关人员进出,确保市场内核酸检测工作有序进行。早上8时许,辖区一家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的人数突然暴增,现场需要管控,范友利当即带着另一组队员紧急前往执行任务。
“请大家戴好口罩,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尽管困意无数次向他袭来,范友利还是用最大的声音劝导来往人员……一天的工作结束时,范友利这才想起,当天是他29岁生日。
和范友利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市公安局5个流调组的成员,大家正全副武装,紧急前往密切接触者经过的场所,将涉疫人员所有活动轨迹相关视频全部调回,第一时间为核查的工作人员提供数据。3月22日忙了一晚上,3月23日、24日又忙了整整两天。据了解,为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工作,市公安局成立了疫情防控专班实体化运行,抽调警力470人作为流调溯源应急队伍,确保第一时间开展落地核查。
隔离点是与病毒兵戎相接的主战场,承担着阻断疫情蔓延的重要作用,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得知我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缺少专业人员后,市卫生监督执法局党支部抽调杨尚巍、谢健敏两名党员紧急驰援。在隔离酒店,他们主要负责隔离点的消毒和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7层楼、7千多立方米的隔离区域、百余米的隔离人员通道、1千多立方米的工作人员生活区,每天两次全方位消毒;每天数十箱医疗废弃物的收集打包转移;还有不定时的车辆、行李消毒以及隔离房间终末消毒等……
“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区工作的心理压力,更甚于穿上防爆服拆卸炮弹,因为炮弹看得见,病毒看不见。”曾在“拆弹部队”服役的谢健敏如是说。面对来自心理上和体力上的考验,他们表示:“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做到最好。”
还有,市疾控中心以党员干部力量为主,成立了10支流调溯源机动队、11个工作小组,一旦发现疫情,迅速出动精干力量,“疫”无反顾、不分昼夜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成立工业企业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两个园区300名干职工分60个工作小分队联点帮扶800家企业、项目、工地;市委组织部240名党建指导员全面下沉466家企业联系指导,发挥政策理论宣传员、组织建设指导员、企业发展服务员、营商环境监督员“四员”作用,3月以来累计开展服务560余次,协调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用电、防疫物资等问题困难80余个。我市还成立了疫情防控先锋队,从各市直部门单位抽调300名干部,赴29个乡镇(街道)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号召先锋队队员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到任务最紧要、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与人民群众共同构筑起联防联控“红色防线”。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考的是党员干部的“初心、责任、担当、能力”,疫情更考验的是一个城市的“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生命重于泰山,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连日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统筹兼顾防疫、安全生产与发展,用行动啃下防控疫情这块“硬骨头”,展示了团结实干与担当,确保了宁乡的防疫“不失控”、发展“不失速”,为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继续贡献“宁乡力量”。